
第一節
小滿—-西曆五月廿一日前後
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 從這一日起, 麥類等夏熟農作物的顆粒逐漸飽滿, 植物紛呈欣欣向榮的景像; 而河溪江湖也開始進入豐水期, 所謂[ 小滿小滿, 江河都滿 ]是也.
小滿的特點:
在廣東一帶, 此時雨水充沛, 光照充足, 溫度開始上升, 同時端午節常常在此節氣內. 廣東民間亦有句諺語: [ 未食五月糉, 寒衣不敢送. ]也就是說在端午節前, 還可能會有陰冷的時刻.
小滿的養生:
小滿時節, 萬物繁茂, 生長最旺盛, 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處於最旺盛時期, 消耗為四年季中最多, 所以應及時補充營養, 以使身體五臟六腑不受損傷. 中醫認為, 春養肝, 夏養心, 其理論又認為[ 汗為心液 ]. 夏日流汗最多, 尤其要注意養心, 補心. 同時時至夏日, 治病, 調理, 養生則宜徧清涼, 可多食菊花, 蘆根, 沙參, 元參, 百合, 綠豆, 淮山, 冬瓜, 節瓜等藥材, 時蔬, 切忌過於溫熱, 以免損傷陰津; 同時也不宜過於寒涼滋膩, 以免暑熱內伏, 不能透發. 時至小滿, [ 春困夏乏 ], 人易疲倦走神, 故應經常到戶外活動, 吸納清陽之氣. 夏日飲食要多苦味, 現代醫學亦認為苦味食物富含氨基酸, 維生素, 甙類和微量元素等, 有抗菌消炎, 解暑袪熱, 提神醒腦, 消除疲勞等多種醫療保健功能.
- 荷葉冬瓜海帶西施骨湯
材料:
冬瓜2磅、荷葉1塊、海帶2安士、玉竹1安士、蜜棗5粒、薑3片、西施骨1 1/2磅
做法:
1.冬瓜去核, 洗擦乾淨外皮, 切成大塊. 荷葉洗乾淨後剪成小塊.
2.海帶, 玉竹洗乾淨, 用清水浸泡至軟, 海帶剪裁成5cm方塊, 蜜棗洗淨.
3.西施骨汆水後沖洗乾淨.
4.湯煲內放入16碗水, 把所有材料放入, 猛火煲滾, 再轉為小火續煲兩小時, 下鹽調味便可飲用, 湯渣撈起可沾醬油吃.
- 此湯水可消油脂, 促進新陳代謝, 㧕制血壓, 血糖上升, 降膽固醇, 防止動胍硬化和血栓.
- 海帶的含碘量是比較高的,有防治缺碘性甲狀腺腫的作用 海帶配冬瓜既能消暑,據說有助減肥瘦身。
+++++++++
第二節
艾草(學名:Artemisia argyi),又稱作艾、艾蓬、甜艾、香艾、冰臺、艾蒿、灸草、藾蕭[1]、蘋[1][註 1],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於亞洲及歐洲地區。在詩經時代,就已經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通常用於鍼灸術的「灸」。全世界的艾草種類可多達300~400種。
英文名可稱為 Asiatic wormwood或mugwood。艾草有分野艾與家艾,野艾於西洋古代央格魯撒克遜人典籍中記載,被認為是Woden神所賜予的九種神聖草藥之一。羅馬人更將它栽培於道路兩旁,並採摘嫩枝放於涼鞋中,用以預防遠行時足部疼痛症狀。
野艾分佈於中國、韓國及日本等地。中國台灣原生種的艾草學名稱為(Artemisia indica Willd. )約有15種,有野艾、五月艾、尖葉艾、細葉艾、艾、鴨掌艾、寬葉艾、野艾、小葉艾、蔪艾、斑葉艾、紅莖艾、祁艾……等。分布於臺灣全境平野或人工栽培。
艾葉飄香,是食“艾”最佳時機,艾葉與雞蛋是絕配。 艾葉可以溫經、祛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還可以止咳、安胎等功效。 不僅益氣養血,還是女士的痛經良藥。艾草全草入藥,是婦科病常用藥,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治療婦科疾患尤佳,適當吃可以消炎,排除濕氣,還能暖身散寒,尤其是女人常吃氣色好。
1.艾葉浸泡、洗凈備用,綽水2-3分鐘撈出 過冷水後瀝幹水分
2.艾葉切碎,雞蛋放適量鹽打散後 加入切碎的艾葉,攪拌均勻即可,冷鍋下油至八成熱,倒入雞蛋液,煎至兩邊金黃色,幹水即可
艾草有很多種,有濃烈芬香氣味的,南方人端午節用來懸掛於大門以避邪。還有一種氣味比較溫和,可以食用。
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糰子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參見艾糍)。即:用清明前後鮮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餡料(部分地區會加上綠豆蓉),再將之蒸熟即可。在中國北方,人們會採摘初生的艾蒿葉與麵粉摻在一起做食品。
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在冬季和春季採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廣東梅州客家人最喜歡的做法將老艾草曬乾留存。可以將一把干艾草塞進雞肚子裡,加一些姜片,就可以用電壓力鍋蒸熟。也可以揉下艾葉蒸切好的小雞塊,普通鍋蒸熟即可。還可以用小沙袋裝好,煲雞湯,加入桂圓肉、枸杞、黨參等。
功能
除了食用,艾草還可以點燃可當作蚊香驅趕蚊蟲、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濕之效、治月經不調、經痛腹痛、流產、子宮出血、根治風濕、頭風、月內風、靜心、收驚,加工後可做成艾灸,或是提煉出精油,而通常市面上都是使用龍蒿。
端午節
古語有雲:「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可以想像古時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口都插上艾枝的景像。其原因為艾草有驅除鬼怪之用。
艾灸
針灸就是針法和艾灸的統稱。把點燃的艾條放在適當的穴道的皮膚上方,就可去除相應的疾病。
製香
艾草也可用來製香。而把艾葉曬乾再點燃,和艾香一樣,有驅蚊、避邪、袪濕、袪寒之用。
精油
具有促進血液循環、舒筋活絡、怯濕寒之氣、提升免疫力等功效。可將精油適量滴在枕頭上、泡澡及浸腳水中,亦或是當作按摩精油,此外,也可塗抹在臉部與身體肌膚上。
沐浴清潔
加入艾草的肥皂能抗菌、紓壓、穩定情緒,成分溫和可徹底洗去多餘的油脂,適合在炎炎夏日中使用,保持身體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