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3年3月19日】(本台記者唐仲宝綜合報導)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署(OHCHR)周五(17日)發表報告,認定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對反對派人士的侵犯人權行徑,構成了違反人道罪。而就在同一天,國際刑事法院宣布對俄羅斯總統普京 (Vladimir Putin) 發出逮捕令,原因是涉及烏克蘭戰爭犯罪。 眾所周知,白俄羅斯和俄羅斯是中共的兩大 “盟友”,因為盧卡申科2月28日至3月2日剛剛結束了他任期內的第13次訪華;而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周訪問莫斯科。這 “突如其來” 的變故令北京當局頗為尷尬,同時也引發了外界的強烈關注。
綜合媒體報道,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署17日發表報告,結論認定嚴重侵犯人權行徑在白俄羅斯全國發生,“侵犯行徑顯然是一場暴力和壓迫行動的一部分,這場行動刻意針對那些反對或被認為反對政府,或者表達過批評意見的人”,報告說,“這些侵犯人權行徑有些可能構成了違反人道罪”。
報告根據訪問207名受害者和證人,分析2500多份影像、病歷和法院紀錄等證物,時間涵蓋2020年5月1日到2022年12月31日。
OHCHR發言人史勞塞爾(Elizabeth Throssell)說,“報告紀錄了廣泛且有系統的違反國際人權法”,包括非法剝奪生命,大量任意剝奪自由,凌虐和不當對待,以及性暴力等。
報道說,就在這份報告發表後的數小時,白俄羅斯最大獨立新聞網站Tut.by總編輯佐洛托娃(Marina Zolotova)、總監切金納(Lyudmila Chekina)判處重刑12年有期徒刑,罪名包括逃稅。
批評者指稱這是當局噤聲異議常用的藉口。無國界記者組織(RSF)譴責這項判刑 “令人憤慨”,是 “盧卡申科的報復”。
本月3日,白俄羅斯判處資深人權倡議者畢亞利亞茨基 (Ales Bialiatski) 10年徒刑。畢亞利亞茨基是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一,他創立了白俄最着名的人權組織 “維斯納”(Viasna)。
3天後(3月6日),白俄羅斯反對派領袖、流亡領導人季哈諾夫斯卡婭(Svetlana Tikhanovskaya)遭明斯克當局以 “叛國罪” 和 “陰謀奪權罪” 缺席判處15年徒刑。
盧卡申科有 “歐洲最後一個獨裁者” 之稱,他以鐵腕統治這個前蘇聯國家近30年。國際特赦組織 (Amnesty International) 表示,這些審判 “明目張胆的不公正”,以及是對他們人權活動的報復。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圖克 (Volker Turk) 敦促魯卡申柯政府,結束對批評者的 “系統性鎮壓”,並立即釋放所有因政治原因被拘押的人。
圖克說,“我們的報告描繪出白俄羅斯令人無法接受的樣貌,包括有罪不罰、公民空間和基本自由幾近完全摧毀”,“政府有責任停止這種大規模鎮壓,並進行公正透明的調查,確保對嚴重侵犯人權者追究責任”。
聯合國數據顯示,到17日為止,白俄羅斯有1462人因遭到出於政治動機的起訴被監禁中,到2月為止,797個非政府組織遭政府關閉,另外432個為了避免遭迫害也停擺。史勞塞爾說,這幾乎是白俄羅斯所有的權益運動團體,“絕大多數的白俄獨立媒體都已經被迫關閉,其中有些被指稱為極端份子”。
據報道,白俄羅斯與烏克蘭和俄羅斯都有領土接壤,在財政和政治上非常依賴俄羅斯。盧卡申科也被視為習近平的好友,是習近平 “一帶一路” 計畫的堅定支持和參與者。
盧卡申科今年2月底訪中,不僅在於為普京服務,也有着自己的議程。報導指,“2019年12月,中共曾向白俄羅斯發放了約合5億美元的貸款,當時正值俄羅斯與白俄羅斯之間的矛盾激化,其原因是白俄國內抗議反對進一步同俄羅斯融合,而盧卡申科默許了這類抗議。中共的貸款給了白俄羅斯很大鼓舞,他們希望象過去那樣實施軍事合作。”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援引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院院長曾銳生的話說,中共對烏克蘭戰爭的策略是 “表達中立、支持普京、不承擔代價”。但盧卡申科的這次訪問向國際社會顯示了,中共到底倒向了哪一邊。
盧卡申科是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親密盟友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堅定支持者。他雖然沒有直接參与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但是去年白俄羅斯允許俄羅斯軍隊通過其領土,對烏克蘭領土發動侵略軍事攻擊。
儘管中共一直聲稱致力促進 “俄烏和平談判”,但是最近被媒體揭露出的中共最大的國有軍工企業向俄交付了突擊步槍、無人機零件與防彈衣等武器裝備的事實。
資深媒體人龐鐘錶示,“隨着大量證據浮出水面,美國和西方國家將加大力度遏制和制裁,並採取更多的有力措施。同時,中共兩面三刀,言行不一的惡行會大白於天下,使世界更多國家認清其真面目和惡行,遠離它、反對它。”
【小資料】:何謂違反人道罪?
1945年8月8日首次出現此類罪名,並編入羅馬規約第7條。違反人道罪涉及 “直接針對任何平民人口進行的廣泛或系統性攻擊”,包括 “謀殺” 和 “滅絕” 以及 “奴役” 和 “驅逐或強制轉移”。
違反人道罪可能發生於和平時期,包括酷刑、強暴和歧視,無論是基於種族、族裔、文化、宗教或是性別。
責任編輯:常青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