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鶴新或出任中共央行行長 何立峰兼黨委書記
華爾街日報2月23日報導,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正準備改組中國金融系統領導層。而他的兩名親信,已成為中共央行最高職位的主要候選人。
報導說,中信集團董事長朱鶴新將擔任中共央行行長,候任副總理何立峰將兼任央行黨委書記。
中共央行現任行長為易綱,黨委書記為郭樹清,兩人都沒有進入新一屆中央委員會,預料將卸任。
朱鶴新,1968年3月出生,今年55歲,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歷任交通銀行副行長,中國銀行執行董事、副行長,四川省副省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2020年3月起擔任中國中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他具有近三十年金融從業經驗,是二十屆中央候補委員。
朱鶴新是江蘇啟東人,但其起家之地是江蘇南通的交通銀行,與籍貫南通的丁薛祥似有淵源。
中共政治局委員、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預料將接替劉鶴,擔任國務院副總理。《華爾街日報》報道,他將兼任人行黨委書記。68歲的何立峰是廈門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中共福州書記、廈門書記、天津市委副書記、濱海新區管委會主任。
但報導補充說,中共央行人選可能尚有變動。
據報導,除了人事變動之外,中共亦計劃恢復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以加強對金融事務的政治控制。該委員會是一個政策制定機構,曾在1998年成立,但在2003年被撤銷。
易會滿或執掌銀保監會
中共兩會前高層人事布局漸漸清晰起來,除中共央行掌門人即將換人之外,同為金融系統的銀保監會和證監會最新人事亦有所披露。
彭博2月17日報導,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共證監會現任主席易會滿可能被任命為中共銀保監會主席,而上海市副市長吳清將接替易會滿出任證監會主席。
這名知情人士說,這些任命通常在3月初中共人大會議前後宣布,但仍有可能發生變化。
彭博報導稱,目前中共政府正在推動消費主導的經濟復蘇。此前,多年的“動態清零”政策以及對科技、教育和房地產等領域私營企業的打擊,令中國經濟遭受重創。
中共黨刊《求是》雜誌周三(2月15日)發表的一篇文章稱,習近平強調,今年需要保護金融系統,特別是防止可能來自房地產行業的系統性風險。
報導稱,易會滿可能上任的時刻正值中國銀行體系處於艱難時期,持續的房地產危機和激增的壞賬正在對該體系造成挑戰。
擔任證監會主席前,易會滿是中國工商銀行的董事長。
易會滿的接任者可能是吳清,他也是市場較為熟悉的人物。在2018年成為中國金融之都上海的副市長之前,他曾領導上海證券交易所近兩年。
吳清面對的局勢也充滿危機。
在中美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之際,吳清將受命推動中國金融業向全球銀行開放,並贏回投資者。吳清上任後的第一個考驗可能是,監督在中國所有主要交易所推出IPO註冊制。此舉旨在為規模較小的公司向公眾發行股票鋪平道路,但可能加劇市場波動。
此外,他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解決與美國長達數年的審計爭端。
去年,美國迫使幾家中國國有企業將美國存托憑證摘牌,而更多的中國公司已經加入了從美股退市的行列。
中央將持續加大金融等領域反腐
據財新網報導,2月23日,中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第十三審查調查室發表文章稱,堅決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對於金融領域的反腐更做出要求。
中國經濟和中共地方財政陷入深重危機,去年山西6個人口小縣進行機構改革試點,每個縣都減少黨政公務人員1000人左右,中國公務員鐵飯碗不保。
自由亞洲報導,元宵節後,江浙滬九成加工出口企業停止面試,曾經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深圳,隨着大量企業外遷或倒閉,有工廠正在按年齡招聘員工,稱“只招1986年以後出生的人”,“86年以上的可以走了,可以離開了。”
全球半導體零件大廠日本京瓷社長谷本秀夫日前說,在中美科技戰下,中國生產再出口海外的商業模式已經不可行,中國已經不適合繼續作為世界工廠。
在經濟困境下,中共對金融業的打擊似乎並未手軟。
2023年情人節當天,華興資本創始人兼董事會主席包凡失蹤的消息流傳開來。他的公司後來在一份管理聲明中證實他已失聯。據媒體報導,當局傳喚他協助調查自家公司的一名前高管,後者曾在一家國有金融機構工作。
紐約時報2月23日報導,一位認識包凡十多年的高管用“兔死狐悲,唇亡齒寒”形容同行的心情。
他說,“這不能只看作是包凡個人的事”,“這是一個行業事件,事關投資人和企業家的生存問題。”
一位曾與包凡合作的科技創始人在社交媒體上寫道,企業家就像“驚弓之鳥”。
他還寫道,“信心這件事,起得慢,退得快”,“沒有信心,誰來投資建廠搞公司投資未來?”
這些人的擔憂在於,當局可以不經法律程序就讓人消失,而這種情況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人身上。
2022年,中共政府對科技、教育和其他商業部門進行監管打擊,交易消失殆盡,嚴厲的“清零”政策使數億人處於封鎖狀態,經濟活動停止。
去年前六個月,華興資本的收入下降了40%,公司虧損2300萬美元,而一年前的利潤為1.79億美元。
自包凡失蹤的消息傳出後,華興資本的股價已下跌逾20%。
北京的政策變化無常,是投資者和富人最大擔憂。據彭博報導,動態清零結束放寬防疫措施邊境解封后,中國富裕階層正加快移民計劃,導致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資金及大量人才外流。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埃雷羅(Alicia Garcia Herrero)指出,中共病毒(新冠)疫情發生前,每年因中國民眾出國而導致的資金外流數額達到約1500億美元。由於中國民眾在過去三年無法旅行,這個數字可能在2023年有所增加,中國今年將面臨大量資金外流情況。
據英國《經濟學人》報導,數以十億計美元正以度假名義外流,中國出境觀光愈旺,資本外逃就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