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網友告訴本台,2月20日,擁有數萬員工的東莞長安捷榮廠發出通知,從2月至5月連續放假三個月。

對此,廣東胡先生對希望之聲表示,「這幾年疫情搞得這種就業環境跟經濟壓力啊,一年比一年差勁,老百姓是苦不堪言。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的,比如說50多歲的,這種情況就更加突出。」
有網民上傳到YouTube上的視頻顯示,一男子對著烏鴉鴉的求職人員說,「大專本科研究生,高學歷的不用進,不認識字的也不用進,初、高中文化的就可以了。」
23日,有網友向希望之聲發來的一段視頻顯示,某地招聘現場,一女聲喊道:「86年以上的可以走了,可以離開了」。
然而,年輕人也面臨嚴重的就業壓力。
廣西南寧會展中心的雙選會現場,一位女生拍攝視頻說,「你看這面試現場,堪比解放前去搶口糧一樣,排長隊在等待一個面試的機會。在這裡投了很多簡歷,讓你回去等通知。所以呀,你看你沒有工作你還不著急嗎?這麼多人!」
受中美貿易戰、疫情封控措施以及中共在台灣、俄烏戰爭所持立場的影響,美國加強了對中國的高科技禁運,並試圖與中共全面脫鉤。一些國際企業加速了供應鏈外移的步伐,國內出口商接到的訂單同比下降約百分之九十。
有網民說,在經濟活躍的「長三角」地區,九成以上的出口加工企業在今年的元宵節後,已經停止招工,即使企業有空缺,十個職位有上百人應徵。而在江蘇、長沙等地,多家企業甚至不再招聘日結工資的臨時工。在西南地區重慶、雲南,大部分企業正在縮小生產規模,以維持運作。
上海王女士告訴希望之聲,「現在外地人找工作很難,他們有許多人中國新年不敢回家。一回家了以後,他崗位就沒有了。」
她說上海的商業情況也很蕭條。昔日最繁華的上海南京路,現在冷冷清清,商場裡營業員比顧客多。一些知名的食品店、藥店,好多都關門了。
中共統計局去年12月發佈報告稱,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6%,2022年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1%。
但這個說法備受質疑。早在2004年,中共官媒《人民日報》就公開指出全國失地農民總數估計在4000萬人左右,並且以每年200多萬人的速度增加。2020年,中共官媒《中青報》援引資料,稱失地農民為一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