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2年12月22日】(本台記者梁欣採訪報導)近期,中共官員開始重新調整各項政策,可謂180度大轉彎,目的是重振已百業蕭條的中國經濟。
北京當局開始重新審視之前針對科技、補教行業的整肅,並打算結束對互聯網公司持續已久的調查。
知情人向《華爾街日報》透露,其中一項考量是準備將網約車公司滴滴(DIDIY)移動應用軟件,重新在國內應用商店上架。
對此,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言人尚未回應《華日》的置評請求。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研究員任重道向希望之聲分析,清零政策對經濟的運行,工廠的活動、物流等方面,都是阻滯的狀態。再往前,對於互聯網教育行業的打壓,也導致這些行業幾經覆滅,現在想要開放,基本上十分困難。「一輛車要開起來,它需要很多的準備才可以。」
「尤其是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它要重啟是非常的困難。並且,經濟如果重啟,需要一到兩個季度的時間來進行這樣的準備。明年第一季度,可以預見的,在疫情的爆發之下恐怕是比較難看的這個數據;第二季度也許會有所緩解。」
本月7日,北京當局驟然解禁嚴控近3年的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疫情的封城「清零」政策,180度轉彎放鬆還不帶配套措施。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安德森預測中心經濟學家俞偉雄教授表示,不知背後有沒有何種動機?單純從北京政府想重視經濟,是必要的。他向希望之聲分析:「如果做這樣的改變,當然會有一些止血的作用。想要轉為正的經濟成長,今年不可能。但是,政策調整是正確的。」
「今年中國經濟大概是負增長。負2%、負3%還是負5%,就不清楚;官方資料,不會瞭解到事實的真相。全面開放的結果是疫情整個暴增,同樣也對經濟造成很深遠的負面影響。但整體評估,全面開放會比極端清零政策要好。」他強調。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剛在中共二十大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何立峰,在主持起草一項明年實現經濟增速超5%的計劃。
俞偉雄舉例分析,如果今年中國實際經濟增速跌5%,即使明年漲5%,其實明年GDP的level還是低於今年。中國不應該再一昧的追求GDP的成長率,沒有一個先進國家是這樣制定的。因為,只要有成長率的要求,就會給很多官員造成壓力跟資源錯置。
「這個目標大概就只有極權國家才這樣做。為什麼它們到現在還是學不了這個教訓。應該要放棄掉。」
「過去,就是因為北京政府有這樣的經濟成長目標設定的關係,導致中國的房地產過度投資、基礎建設過度投資、過度浪費的情況。撇開這2年的波動,如果未來疫情之後穩定下來,中國的GDP,能有2%、3%(增長),就應該很偷笑了。」
各地官員帶民企團出國招商 結果旅遊了?
15、16日,中共高層領導人在北京召開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另據報導,中共官員將重新調整與民營企業的關係;先前當局「共同富裕」行動,進行了一連串整肅行動,嚇跑不少富人。
4日,浙江官員帶著當地商界人士組成為期6天的代表團,前往法國、德國,開展搶訂單行動。江蘇、四川官員也組織了類似的海外招商之行。
任重道認為,是地方當局招待企業旅遊去了,不會有效果。他分析,歐美國家為了感恩節、聖誕節、新年,會提前下訂單,補庫存,所以一般第四季度的訂單,八、九月份就已下訂。「歐美這些商家,一年最大的銷售旺季過後,會休息一段時間。來年的二三月份之後才會再次接洽。」
「之前的封城狀態,人家(外商)馬上就會把訂單轉移到其他國家去,不會等著中國這種不確定的狀態;誰都不希望自己的訂單受到延誤。所以一旦中方違約,人家馬上會把訂單轉走。」
俞偉雄分析,中美之間大國對抗已是趨勢,美國兩黨有共識,如果美企還去中國投資,基本上是愚昧的決定;歐洲不像中美之間在整個西太平洋地緣上國家安全的對峙跟衝突的情況,還會有一些投資中國,但不會像以前的力道那麼大。
「中國是造成疫情的主因,又發生香港的事,新疆的人權這種事。所以,企業無法對本國人民交代,你強調自由民主,但是卻配合中國政府,去幫助讓這個政府能繼續有資源對國內的人權迫害。」
「不知道歐洲的民意未來是不是會崛起,制約政府跟企業,減少對中國投資。我覺得,整個外國在中國的投資應該是會減少的。」
責任編輯:楊正
希望之聲版權所有,未經希望之聲書面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