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诏令 与民休息
征和三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李广利率七万兵马出征匈奴,这是李广利的最后一战,也是汉武帝时代征匈奴的最后一战。在出发前,宰相刘屈牦为他饯行。当时太子之位一直空悬,李广利想让妹妹李夫人的儿子昌邑王成为太子,希望刘屈牦能在汉武帝面前说说话。刘屈牦和李广利是儿女亲家,他也希望可以促成这件事情,所以满口答应下来。
一开始,李广利兵强马壮,战事非常顺利,匈奴兵被打得四散溃逃。但是三个月后,有官员告发刘屈牦和李广利密谋立太子的事情,还密告刘屈牦的妻子暗中用巫术诅咒汉武帝。结果,刘屈牦一家被处死,李广利的家人也被囚禁。李广利听说后非常害怕,就希望大破匈奴将功赎罪,于是冒险率大军深入敌境,一直向北进军渡过郅居水。汉军和两万匈奴大军交战,又取得大捷。
但是李广利家人被捕的消息,在汉军中也渐渐传开了,他手下的将士就偷偷商议,认为李广利为了一己之利不顾全军安危,准备将他扣押起来,阻止进军。李广利发现后,杀死主谋,又为了稳定军心,把大军撤回到燕然山。匈奴单于听说后,立刻发兵五万追击汉军。李广利的队伍中军心已经动摇了,再加上他担心家人安全,战局立刻出现逆转。匈奴军趁汉军不备,半夜时在汉营前挖了一条几尺深的壕沟;清晨再从汉军后方突袭。结果汉军进退不得,丧失斗志,七万兵马全军覆没,李广利兵败投降。
从元光二年(前133年)到这一年,汉武帝兵征匈奴已经持续四十多年。汉武帝晚年遭逢一系列变故,他开始反省一生执政的得失,有意改变一直推行的扩张策略。这时候,财政大臣桑弘羊等人却提出,要在轮台(今新疆轮台县)实行屯田,即招募百姓到那里种田生产,保障汉军在西域的实力。但是这一次汉武帝予以否决,并且颁布一道诏书表明心志,也就是著名的《轮台罪己诏》。
这封诏书的内容主要有几点。一是对多年用兵征伐的反思,远征四方,大军在路途中就不断损兵折将,粮草运输更是非常困难;而轮台在车师国以西的千里之外,即使屯田成功,运送问题也难以解决。二是提出禁止苛政、重视农业的策略,汉武帝认为屯田轮台会加重百姓的负担,连年征战已经让财政和民力枯竭,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与民休息。另外汉武帝也没有忽视武备,恢复了以养马免除徭役税收的制度。
这封诏书的颁布,意味着汉朝国策从尚功转向守成。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皇帝颁布的第一封罪己诏,展现了汉武帝的博大胸襟和睿智眼光。班固称赞汉武帝:「是以末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岂非仁圣之所悔哉!」他认为汉武帝能够坦荡地反思自己,只有仁圣之人才能做得到。
之后汉武帝不再用兵,并且封曾为太子申冤的田千秋为宰相、富民侯,以示国策的调整。《资治通鉴》还记载,征和四年(前89年),汉武帝封禅泰山时,谦虚地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汉武帝认为自己推行四面用兵、实施大工程等政策,让百姓跟着受苦 ,之后凡是伤害百姓利益且耗费天下资源的事务,一律停止。这段话也可以看作是对轮台诏的注解。
帝国传续
刘据去世了,国家却不能没有储君,汉武帝忍着丧子之痛,在皇子中重新挑选继承人,最后选中了钩弋夫人所生的小儿子刘弗陵。钩弋夫人是河间人,有一次汉武帝在河间巡游时,有个擅长望气的人说这里有位奇女子,于是就召来一个年轻女子。这个女子双手握成拳头,不能伸展开,汉武帝就亲自去掰她的手,一下子她的拳头就打开了。于是这女子就被带回宫,被封为拳夫人,也叫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在汉武帝晚年很受宠爱,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皇子刘弗陵。远古时代的圣王尧就是其母怀胎十四个月出生的,所以汉武帝认为这孩子非同一般,就为钩弋夫人修建了一座「尧母门」。等到刘弗陵5、6岁的时候,长得体形高大,聪明异常,汉武帝觉得他很像自己,有心立他为太子。于是他命宫廷画师绘制一幅「周公辅成王」图,赐给性格稳重谨慎的大臣霍光,暗示群臣欲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到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病重,正式立年仅8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又挑选了以霍光为首的四位辅政大臣,这才完成了帝国鸿业的传续。
这时,距离汉武帝驾崩只有两年时间了。汉武帝继承六代帝王的基业,一生开拓,文崇儒学,武定四方,招揽天下贤士,奠定礼乐法度,在历史上创造了许多「第一」。他在开创鼎盛时代的同时,也意识到国内潜在的危机,因而在晚年改弦更张,转变国策,为汉朝后来的中兴指明方向。所以史学家用「雄才大略」盛赞汉武帝,用「焕然可述」盛赞他的赫赫功绩。回顾汉武帝一生,他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本系列完结)
大纪元文化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