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大典
《史記‧孝武本紀》原本失傳,現在我們看到的傳記其實是「封禪書」代替的,所以我們從這裡來看看漢武帝第一次封禪泰山的大體經過。這一年的四月,漢武帝先到了梁父山,以禮祭祀地神。他命侍中和儒者穿著隆重的禮服,也就是頭戴鹿皮帽子、身穿插著笏板的官服,親自舉行射牛禮。之後,漢武帝在泰山東面的山腳下設壇祭天。祭壇寬一丈二尺、高九尺,壇下埋有玉牒書,是漢武帝寫給天帝的書信,書的內容隱祕無人知曉。祭禮結束後,漢武帝獨自帶著已故將領霍去病的兒子、侍中奉車霍子侯登上泰山,在山頂同樣舉行祕密的祭天儀式。第二天,漢武帝從泰山北面下山,在泰山腳下東北的肅然山上祭祀地神,與祭后土儀式相同。
整個封祭、禪祭過程中,漢武帝都親行拜見禮,身穿黃色禮服,旁邊有禮樂伴奏。漢武帝還將遠方進貢來的奇獸、飛禽以及白山雞等動物放還山林。在舉行典禮的時候,夜晚彷彿有光出現,白天有白雲從祭壇中升起。這應該是神靈的顯現,整個典禮過程透露出一種神祕氣氛和宏大的氣魄。封禪結束後,漢武帝在泰山腳下的明堂裡接受群臣朝賀,並因首次封禪改年號元鼎為元封。元封的「封」,自然就是指「封禪」。
漢武帝泰山封禪之後,又東遊海上,北至碼石,經遼西,歷九原,於五月回到甘泉。武帝封禪,行程一萬八千里,可謂氣勢恢宏。漢武帝封禪泰山的儀式結束之後,還發布了文告,在開篇用謙虛虔誠的口吻,講述了封禪經過:「朕以卑微之身繼承至高的帝位,擔心自己不能勝任,德行微薄不了解禮樂制度。祭祀泰一神時連續見到了祥瑞的光彩,這才登上泰山祭祀天神,又在肅然山祭祀地神。」之後漢武帝表示要修養道德、和群臣一同除舊布新的心願。同時下令大赦天下,廣賜牛、羊、酒、布等,免除泰山周邊奉高、歷城等地的年租;凡是天子車駕所經之處,免除一切勞役。
元封三年(前109年),在距離第一次封禪僅一年的時間,漢武帝再次來到泰山。這一次發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就是在泰山修築明堂,這實現了漢武帝即位第一年起就立下的修明堂的願望。明堂相傳是從夏商周流傳下來的舉行重大典禮的宮室,夏叫做世室,商叫做重屋,周叫做明堂。周公輔佐成王時,曾在明堂內大會諸侯,定禮樂、明尊卑,彰顯天下太平、萬國來朝的盛況。到了漢代,漢武帝認為泰山下的明堂地處險要而且不夠寬敞,於是下令重建。
不過,當時的人並不知道明堂該建成什麼樣子。這時,一個濟南人公玉就獻上了黃帝時的明堂圖。這幅圖上的明堂,正中是一座大殿,四周無牆,以茅草蓋著屋頂。殿上有樓,建有復道,人可從西南方的復道進入大殿,稱為「崑崙道」。天子從這裡入殿,就可拜祀天帝了。大殿外還有水環繞一周。
於是,漢武帝下詔,在奉高邑的汶水邊,按照這幅「黃帝時明堂圖」建造明堂。元封五年(前106年),武帝再次來到泰山時,就在這座明堂的上層祭祀天帝和五帝,在明堂下層祭奠后土。
在首次泰山封禪後,在元封三年(前109年)、元封五年(前106年)、太初元年(前104年)、太初三年(前102年)、天漢三年(前98年)、太始四年(前93年)和征和四年(前89年),漢武帝又先後七次到泰山封禪。漢武帝在前後二十一年的時間裡,到泰山封禪了八次,平均不到三年即有一次。
漢武帝封禪泰山,是西漢盛世中的一件大事。三國時的曹植在《漢武帝讚》詩中用「封天禪土,功越百王」來頌揚漢武帝的業績,西漢史家司馬遷在談創作《今上本紀》的宗旨時說:「漢興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修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這是他對漢武帝盛世的肯定,也是對封禪和改德改制的正面評價。
誠心遇仙
漢武帝雖然在政治上採取「獨尊儒術」,但受喜好黃老之道的父輩和祖母的影響,也頗好神仙之道。漢武帝甚至希望自己像昔日的黃帝一樣,得道圓滿飛昇。或許是上天感應到漢武帝的誠意,在封禪泰山前後以及遊覽其它名山大川的時候,漢武帝多次遇到神仙下凡顯靈,並得到道法的真傳,這在很多演義、志怪小說中都有記載。
《漢武內傳》和晉代的《博物誌》記載,元封元年正月初一,漢武帝登上了嵩山,修建尋真之台,齋戒精思,希望可以得到神仙的眷顧。到了四月的一天,漢武帝正在宮殿中的承華殿與大臣閒聊,忽然殿內出現一位美麗的青衣女子,自稱是天上的玉女王子登。她告訴武帝,西王母看到他的求道之心,準備在七月七日那天降臨來看他,此前他需要靜心齋戒。
到七夕那天,宮廷內外清掃一新,漢武帝等恭候西王母的降臨。到了晚上10點左右的時候,西王母率領幾萬仙人降臨,整個宮廷被映照得光彩耀眼。西王母坐在特設的寶座上,待武帝跪拜問候後,招呼他一起坐下,共同品嚐神仙特製的仙果仙酒,眾仙還為他們演奏清妙悅耳的仙樂。
之後,西王母向漢武帝傳道:修煉道術,就是要頤養精神,改變形體。修煉到能養好精神又能改變形體的程度就可以成仙。她還把修道祕籍傳授給漢武帝。
在漢武帝的再三懇求下,西王母又邀請來真元之母上元夫人。上元夫人告誡武帝修道一定要戒掉身上的五種劣根性,一定要待人善良,明察秋毫,平復冤屈,恩惠於民,體恤孤寡,關心百姓疾苦,杜絕淫亂,放棄奢侈,常向天宮叩拜等。如此一百年,就可得到真道,進入天界。
因為漢武帝虔心向道,西王母又賜予他《五嶽真形圖》,希望漢武帝拋開所有的疑慮和雜念,專心修行。她還希望通過漢武帝的修行,啟迪人間那些想學道的人們,使更多的凡人知道天地間確實有神仙道術存在,以此使那些不信神道的人能拋棄愚蠢狂妄之念。上元夫人也把十二卷真經留給漢武帝。隨後,西王母和上元夫人乘車飛離。
自從漢武帝親見西王母和上元夫人後,更加相信神仙的存在,他將兩位仙人授予的真經一起裝在一個黃金箱子裡,並安放在柏梁台上,每天親自淨身持齋、焚香打掃,然後按照真經上的要求修煉。
晉代葛洪著的《神仙傳》,也記載了漢武帝與神仙「泰山老父」的故事。漢武帝東巡狩獵時,看見一個老翁在路旁鋤地,頭上的白光有數尺之高。老人看上去五十多歲,但面色紅潤如童子,肌膚光滑有光澤,一看就不同凡俗。
漢武帝上前詢問老人的道術。老人說曾經遇見過一個得道之人,那個人教給他修煉之法。他依此修行,身體便開始向年輕人的方向轉變,頭髮也由白髮變成黑髮,掉了的牙齒又長了出來,身輕如燕,每天能行走三百里。現在他已經有一百八十歲了。史書中稱這位老人為「泰山老父」。漢武帝接受了老人贈予的藥方,並賜給老人玉帛。
老父後來進了泰山,每隔十年、五年,他都回鄉看看。等他三百多歲時,就再也沒人見到過他。
漢武帝遇仙的神蹟還有很多,比如在嵩山遇到九巔山神、乘著白鹿駕的雲車的衛叔卿,就連名臣東方朔都是木星下凡的神仙。仙緣深厚的漢武帝,在他駕崩後也出現了祥瑞景象。《漢武內傳》載,一天晚上,武帝的棺材自己挪動起來,連宮外都聽見好幾次棺材動的聲音,並散出一股特別的香氣。封陵以後,陵墓周圍大霧彌天,陵寢的門柱突然斷裂,大霧持續了一個月。或許漢武帝遵照神仙傳授的道術潛心修行,已經成為神仙,當他完成了人間使命後,就壽終正寢,重新回到了天界。#(未完,待續)
大紀元文化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