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刘超祺博士
剪辑 : 刘超祺博士
************************************************************************
2021年10月7日 节目时长: 44’08”
************************************************************************
《哥伦布节日》
撰稿:刘超祺博士
##########
导言
「哥伦布节日」(Columbus Day)是许多美洲(America)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国家
的「国定假日」(national holiday),也是美国的「联邦假日」(federal holiday),正
式庆祝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于1492年10月12日抵达美洲
的周年纪念日。
新世界
哥伦布是热那亚裔西班牙王朝的一位探险家,他的职责就是带着一群西班牙的
探险队穿越大西洋为西班牙企业寻找新的市场。最终,于1492年10月12日登陆
一片被称为「新世界」(the“New World”)的一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北美洲。在
发现「新大陆」之后的首航中,哥伦布乘坐西班牙船只“Santa María”(「圣玛
丽亚号」)、Niña(「尼娜号」)和La Pinta(「拉平塔号」)花了大约三个月的时间才
航行到「新世界」,随即西班牙王朝开始了对美洲的殖民统治,随后的几个世
纪里,其他欧洲列强也开始了入侵美洲,对美洲进行了的殖民统治。这一连串
在货物、技术、文化和人口在「新世界」和「旧社会」的转移,20 世纪后期的
一些历史学家称之为“the Columbian Exchange”(「哥伦布交易所」)。
原住民
美国位于北美洲的南部。
根据考究,北美洲原住民的祖先在一万多年前经由「西伯利亚」(Siberia)越过「
白令海峡」(Strait of Bering)来到北美洲,发展成为了「印第安人」这个民族,「
印第安人」便成为了北美洲的原住民。
殖民地时代
根据1492年克里斯多福‧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1450年~1506年)第一次来到
北美洲时的估计,当年的北美洲原住民大约有八百万到一千万人,随着欧洲殖
民的涌入,原住民受到侵害,在那150年之内,原住民的人口锐减90%至100万
人左右。从1492年至1763年,北美洲这片土地处于「殖民地时代」。
《五月花号公约》
1620年,在英国本土,一些失去土地、生活艰苦的农民和受到宗教迫害的清教
徒乘坐轮船「五月花号」,在11月21日到达北美洲的普利茅斯港(Port of
Plymouth),他们在「五月花号」轮船上共同制定了《五月花号公约》,并答允
在登岸后共同遵守所拟订的法规和公民权利,奠定了日后管理和组织自治政府
的基础。
英国移民
随后,英国移民陆陆续续涌至,为了保护越来越多的英国移民,英国军队亦开
始大量进驻,与北美洲的原住民展开了长期的战争,最后,使北美洲大部分地
区都落入了英国的统治,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移民
先后在大西洋沿岸的北美洲东岸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区。英国政府开始管治的时候以「放任的政策」去管治北美洲的13个殖民地区,殖民地区的人民享有自
治权和参与政治的权利,使殖民地区的人民培养出自治的意识和管理地区的能
力。
《巴黎和约》
1756年至1763年,北美洲的原住民与法国结盟,联合攻打英国的殖民地,爆发
英法在北美地区的「七年战争」。1763年2月,法国战败,英国和法国签署《
巴黎和约》,法国割让一大片在北美洲的殖民地给英国,使英国成为在北美洲
这片土地上最多殖民地的宗主国。此后,从欧洲移民到北美洲的人口大增、经
济价值飇升,英国政府为了增加英国本土的经济利益,加强了对殖民地区的控
制、制约殖民地区政府的管治权、加强英国军队对殖民地区的控制、设立海关
和加征税款等等不合理条款,受到殖民地区的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其中,
反对得最强烈的两位是George Washington(乔治‧华盛顿)和Benjamin Franklin(本杰
明‧富兰克林)。
「美国革命战争」
美国在1765年至1783年期间爆发了一场反英的「美国革命战争」(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称为「美国独立战争」(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北美
洲13个殖民地州份的人民掀起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1767年,英国国
会通过「唐申德法案」,要求北美洲殖民者补贴英国本土的地税,遭到北美洲
殖民者的强烈反对,波士顿和纽约的殖民地商人发起了抵制英国货品的运动,
英军于是出兵波士顿镇压。1770年3月5日,波士顿市民与英国驻军发生冲突,
英国驻军向平民开枪,这件事件称为「波士顿惨案」,引发了强烈的反英情绪
。
「第一次北美洲大陆会议」
1774 年9月5日,来自北美洲13个英国殖民地地区的代表聚集在费城
(Philadelphia),召开「第一次北美洲大陆会议」(the First Continental Congress),希
望能与英国政府商讨,和平解决英国政府对殖民地人民伤天害理的剥削和推行
专制的暴政。
英美交战
1775年4月19日,George Washington(乔治.华盛顿) 担任总司令,率领「美国革
命军」(American Revolutionary Army)迎战英国,在Benjamin Franklin(本杰明‧富兰
克林)的外交斡旋之下,法国和西班牙向北美洲殖民地政府提供了作战物资,击
败了英国。
《美国独立宣言》
1776年7月2日,在费城举行的「第二届北美洲大陆会议」(the 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表决通过一项由维吉尼亚州理察‧亨利‧李(Richard Henry Lee)议员在6
月7日提出「美国独立」的提案,之后,「北美洲大陆国会」开始制定《美国独
立宣言》,《独立宣言》由Thomas Jefferson(托马斯‧杰斐逊)等五人委员会草拟
,再由「北美洲大陆国会」作出审议,并于两日后,即同年7月4日予以通过,
美国宣布独立,并以每年的7月4日这一天订定为「美国国庆日」(AmericanNational Day)而加以庆祝。
《独立宣言》在国会通过接近一个月之后,即是同年
8月2日才正式被签署成为宪法,第一位签署《独立宣言》的人是「第二届北美
大陆国会」主席John Hancock(约翰•汉考克),这份《独立宣言》成为美国最重要
的立国文书。之后,《独立宣言》由出版商John Dunlap(约翰•当列普)印制,共
印制了大约200份,现存下来的只有26份,被命名为「当列普单面印刷版
」(Dunlap broadsides)的《独立宣言》,在这26份《独立宣言》中,有21份在美
国政府机构保存,2份在英国政府机构保存,3份被私人收藏。当年,美国的人
口为250万。
1781年9月,英国的军队在约克镇(York)被华盛顿率领的「北美洲殖民地」大军
击败,英国被迫跟「北美洲殖民地」议和,「美国独立战争」正式终结。同年
,「麻省法院」成为第一个承认7月4日为国家节日的立法机关。
《巴黎和约》
1783年,在华盛顿的带领下,美国以平等的地位与英国签订《巴黎和约》,国
际正式承认「北美洲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建立「美利坚合众国」-「美
国」。
「哥伦布节日」
一次性全国庆祝活动
1892 年,在新奥尔良(New Orleans),一批暴徒杀害了11名意大利移民,当年的
第23届美国President Benjamin Harrison(本杰明.哈里逊总统,1833-1901)为了安
抚意大利裔的美国公民和缓解与意大利的外交紧张关系,宣布当年的10月12日
「哥伦布节日」举办一次性的全国性庆祝活动。
效忠誓言
同时,一群教师、传教士、诗人和政治家在当天举行活动来宣扬爱国主义,那
些活动包括:对美国公民身份的认同、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庆祝美国社会的进
步等等,其中包括Francis Bellamy(弗朗西斯.贝拉米)对美国的「效忠誓言
」(Pledge of Allegiance) ,Francis Bellamy对美国的「效忠誓言」成为了日后美国
人效忠美国的「效忠誓言」。这个「效忠誓言」是这样子的:
“I pledge Allegiance to my Flag and to the Republic for which it stands, one Nation
indivisible, 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
中文翻译这个「效忠誓言」应该是这样子的:「我宣誓效忠我的国旗和她所代
表的「共和国」,一个不可分割的国家,她付予所有人自由和公义。」
宣讲「效忠誓言」的同时要加上一个向美国旗帜(粤音「刺」)致敬的敬礼,称
为“the Bellamy Salute”(「贝拉米敬礼」),那是一个被Francis Bellamy所描述的
「手掌向外的敬礼」(“a palm-out salute”),这个“Bellamy Salute”(「贝拉米敬
礼」)又称为"flag salute"(「向旗帜敬礼」),因为「效忠誓言」是人民向着美国
旗帜致敬的,而美国旗帜就是代表着美国这个国家。
后来,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Italian Fascists)和德国纳
粹(German Nazi)采用了与美国「贝拉米敬礼」非常相似的敬礼方式,美国国会
于1942年12月22日修改「国旗法」的时候,将「贝拉米敬礼」的「手掌向外的
敬礼」更改为「手交心礼」(the hand-over-heart salute)。
1954 年,为了应对「共产主义」的潜在威胁,第23届美国艾森豪威尔总统President
Dwight D. Eisenhower (1890 – 1969) 要求国会在Francis Bellamy的「效忠
誓言」上加上“under God”(“在上帝之下”)一词,成为了今天美国人正式的31个
字的「效忠誓言」。
这个美国人正式的31个字的「效忠誓言」是这样子的:“I pledge allegiance to
the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o the Republic for which it stands, one
Nation under God, indivisible, 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
中文翻译这个「效忠誓言」应该是这样子的:「我宣誓效忠于美利坚合众国国
旗;效忠于她所代表的共和国,一个在上帝之下的国家,不可分割,付予所有
人自由和公义。」
传统庆典
许多意大利裔的美国人将「哥伦布日」成为他们的传统庆典,而第一次的大型
庆祝活动已于1866年10月12日在纽约市(New York City)举行。在丹佛,第一代
定居美国的意大利人Angelo Noce发起将每年的10月12日成为美国的法定假期,
得到了科罗拉多州(the state of Colorado)州长Jesse F. McDonald的支持,于1905年
宣布1905年10月12日为第一个全州的假期,并于1907年将10月12日定为法定
假期。
订定「哥伦布日」
1934年,在「哥伦布骑士团」(the Knights of Columbus)和在纽约市的意大利领导
人Generoso Pope的游说下,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令,规定:「总统要每年发
布公告- 1. 指定10月12日为『哥伦布日』;2. 要求美国政府官员在『哥伦布日
』在所有政府大楼上悬挂美国国旗;和3. 邀请美国市民在学校、教堂或其他合
适的地方庆祝『哥伦布日』。」当年的第23届美国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总统(President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回应了这个宣言,但是,这一公告并没有
表明「哥伦布日」是联邦假日。
法定的「哥伦布节日」
1966年,来自纽约州Buffalo(水牛城)的Mariano A. Lucca成立了National Columbus
Day Committee(「国家哥伦布节日委员会」),该「委员会」建议将「哥伦布日
」定为「联邦假日」(federal holiday)。最终,于1968年6月28日,第36届美国约
翰逊总统(President Lyndon Baines Johnson)签署了将「哥伦布日」立法为联邦假日
,并于1971年生效,正式成为美国法定的「哥伦布节日」,当日放假一天。
《统一星期一假期法》
一项由美国国会在1968年6月28日颁布的法案,称为《统一星期一假期法
》(“The Uniform Monday Holiday Act”),显示将美国的三个联邦假期永久移至
星期一,这三个联邦假期包括“Washington's Birthday”(「华盛顿生日
」)、“Memorial Day”(「阵亡将士纪念日」)和“Labor Day”(「劳动节」),这
个《统一星期一假期法》就令劳动阶层有包括星期六、星期日在内一个连续三
天「长周末」(long weekend)的假期,于是就出现了“Washington's Birthday
Weekend”(「华盛顿生日周末」)、“Memorial Day Weekend”(「阵亡将士纪念
日周末」)和“Labor Day Weekend”(「劳动节周末」)这一类名称。就因为受这
个《统一星期一假期法》的影响,「哥伦布节日」也永久的订定在星期一,也
称为“Columbus Day Weekend”(「哥伦布节日周末」。直至1971年10月11日,
美国国会正式将「哥伦布节日」订定在每年的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
庆祝方式
至于美国人如何庆祝「哥伦布节日」,可谓各适其适,一些有宗教信仰的美国
人会参加宗教崇拜,有些地区会举办巡游、游艺会等大型活动,尤其是在纽约
、旧金山和意大利裔美国籍市民的社区举办得特别隆重。一些州不是庆祝「哥
伦布节日」,而是庆祝「美洲原住民日」(“Native Americans' Day”)或者称为「
本土居民日」(“Indigenous People's Day”)。在夏威夷,「哥伦布节日」被称为
“Discoverers' Day”(「发现者日」),但是,这一天不是「州假日」。
从乐曲中反思
The City of Prague Philharmonic Orchestra演奏“Gone With the Wind” (《乱世佳人
》)主题曲“Tara’s Theme”
《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是一部 1939 年的美国史诗式电影,改编
自Margaret Mitchell 1936年同名的小说。这部电影以1861年4月12日至1865年5月
9日美国内战(The American Civil War)和重建时期的美国南部为背景,讲述了乔
治亚州(the State of Georgia)的一位果园园主的意志坚强的女儿Scarlett O'Hara追求
梦想的爱情故事。
《乱世佳人》里有很多出色的对白,其中的一句就是女主角Scarlett O'Hara说的
:“I'll think about that tomorrow. Tomorrow is another day.”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
:「我明天才考虑它,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马太福音6:34有这样的几句:「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
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唐代诗人罗隐在他的诗《自遣》是这样的:「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
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白话意译这首诗是这样子的:「『
得』我就放声高歌,不会放在心上,『失』我也看得开,愁和恨是会绵延不尽
的来的;今天有酒就今天喝罢,明日的愁烦就等待明天再去担忧。」
这几段引文表达了做人要乐观通达、拿得起就放得低,与世无争。
The Irish Tenors合唱“Beautiful Dreamer”
“Beautiful Dreamer”(《美丽的做梦者》)是Stephen Collins Foster(史蒂芬‧佛斯特
)(1826-1864)是1862年的作品,Stephen Foster被称为「美国民谣鼻祖」,或是「美
国音乐之父」,他的歌谣能反映当时的美国社会现象,美国亦曾经一度被称为
「做梦者的天堂」。
Lee Greenwood主唱的一首美国民歌“This Land Is Your Land”(《这片土地就是你
们的国土》
John Locke(约翰•洛克) (1632~ 1704)被称为「古典自由主义之父」(the Father of
Classical Liberalism),他的主张在当时的社会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洛克认为人
生而平等,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侵犯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洛克主张
人民有监督和制衡政府的权力,当政府背离人民意愿的时候,人民甚至可以透
过革命去推翻它,这不但是人民的一种权利,亦都是一种义务。
Berlin主唱“Top Gun”(《捍卫战士》)主题曲“Take My Breath Away”
“Top Gun”是1986年的美国励志动作片,曾经激励了大批美国青年投入海、空
军服务,为国家尽力。
「哥伦布节日」歌曲分享
The Kiboomers主唱“Columbus Day Song”(《哥伦布节日歌》)
Sally Rogers演唱“Columbus Song-1492”(《哥伦布之歌》)
“Columbus Day Disco Song”(《哥伦布日流行曲》)
Danny Tieger and Peacock Kids演唱“Christopher Columbus: This Land is My
Land!”(《哥伦布:这片土地就是我的国土》)
小结
祝愿祝各位能够做一个「乐观通达、拿得起放得低、与世无争的人」!
##########
************************************************************************
每周播出时间: 周四:5:00pm – 6:00pm
频段:FM96.9
网页:http://sfshow.bayvoice.net/gb/talkshowc/music-c
短信、留言号码:650-395-8366
App:SOH (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