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声2022年7月20日】(本台记者贺景田综合报导)香港南华早报周一消息称,中共已向欧洲四个主要国家首脑发出邀请,在中共二十大党代会之后与习近平会面。中共外交部发言人今日否定了这个消息。有资深媒体人分析,中共的否认很正常,面对国内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习近平的拆弹任务非常艰巨。
中共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7月1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时,彭博社记者提问,据南华早报报导,中方已邀请德、法、意、西等国的领导人11月访问北京,与习近平会面,能否证实邀请函已经送出?他们回应了吗?赵立坚回复:“我不知道他们这是从哪儿来的消息。我可以告诉你,这是一个假消息。”
南华早报7月18日引述消息透露,获中方邀请的欧洲领导人有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意大利总理德拉吉(Mario Draghi)及西班牙首相桑切斯(Pedro Sanchez)。但受邀方尚未决定是否接受邀请。
报导称,如果接受邀请,欧洲首脑的访华日程将与11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20国集团(G20)峰会时间相吻合。此举被解读为,中共有意会见会出席G20峰会而访问亚洲的欧洲领导人,探讨俄罗斯进攻乌克兰、美国主导的印度太平洋战略等问题。
报导指出,习近平邀欧洲领导人11月访问中国,是在10月中共20大之后,“这一事实间接证实了习近平将获第三个任期”,并成为习近平正式开启面对面外交的契机。
2020年以后,中共政府以防疫为由,一直拒绝他国首脑乃至外交部长等外交官员访问北京。2月北京冬奥会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等人虽访问了北京,但仅允许在赛场等防疫闭环区域内移动。
同中国经济关系密切的德国和法国是一直以来主导欧盟(EU)与中共签订一揽子投资协定的国家。意大利则是八国集团中唯一参与中共一带一路(陆海丝绸之路)的国家,西班牙一直以中共和欧洲之间的“政治掮客”自居。
据报导,在巴黎,一场关于如何应对北京邀请的”激烈辩论”正在进行,但欧洲各大国领导人都赞成与中共就乌克兰、粮食安全等问题进行对话。
南早引述一位高级外交官说:”很难对中国(中共)说不,特别是很难对习近平说不“。
这名高级外交官补充说,中共外长王毅将于9月前往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时到欧洲一趟,届时他将“安排欧洲领导人对中国的高级别访问”。
关于上述受邀访华的消息,法国、意大利与西班牙政府对于媒体询问表示不予置评。德国总理府发言人则说:“请了解我们向来在适当时候,通常在一周前,才会通知总理的行程”。
中共内部权力斗争激烈
资深媒体人王剑在7月19日的直播节目中表示,邀请欧洲主要国家首脑11月访问北京,并与习近平会面的消息看起来很完整,最重要的是,这条消息是南华早报发表的独家报导,对于北京当局来说,这家媒体不是外人,是自己人,当然南华早报的消息一出来,读者就会相信,尤其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南早更不敢乱来。肯定是中共放料,南早听招呼干活。所以这条新闻可以理解为,习近平是要向外界展示他要连任的姿态。从时间上看,中共邀请欧洲政要访问北京并与习近平会面,是在中共二十大结束后。这意思很明显,二十大结束了,习近平会连任。但是,中共外交部否认了这条消息,这是什么意思呢?
据王剑分析,有三个可能性。第一,南早没有请示,也没有汇报,擅自主张发了这个消息,目的是博领袖欢心。但是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因为之前明报刚刚报导过,说习近平会连任,南早再报,说明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第二,中共外交部的确是发出了邀请,但是对方没反应,估计目前还没有下文,就是说,对方有可能不来,所以中共外交部作出否认。这是中共安排好的,符合外交惯例。第三,中共外交发出邀请,南早消息一出来,习近平的政治对手揪住这事不放,怎么办呢,只好否认。否认的结果可能是撤回邀请。如果真有这个动作,西方国家很快就会知道,习近平的地位是有问题的。这正是习近平政治对手想要达到的效果。
王剑认为,目前无法判断哪种可能性是真的,但第一种可能性是最小的。因为南华早报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大报,是香港最权威的报纸,不是一家管理松散的媒体,不可能出现一不小心发生报导假消息的事情。
据王剑判断,南早记者得到的消息可能就是一句话,包括受邀欧洲首脑的名字和与习近平在北京会面的时间。然后南早记者去了欧洲,采访了欧洲的外交界,之后写出这篇报导。消息来源有可能是国新办,也可能是港澳办。
对于第二个可能性,王剑估计,中共外交部发出邀请,就可能知道这四国首脑会拒绝,而且四国之中,不可能这个来,那个不来,他们一定会协调立场。这个过程就是,中共外交部发出邀请,南早报导,赵立坚否定,这一套是一开始就安排好的。这就是信息战,是信息战的一个完整过程。
王剑分析,整个事件反映了中共党内最高层权力斗争的激烈,李克强作为习近平政治对手,在过去一段时间其权力有所增强,在中国经济、政治和外交形势恶化的情况下,双方角力目前可能达到一种势均力敌的平衡状态。
赵立坚否认很正常
另有分析认为,“很难对中国(中共)说不,特别是很难对习近平说不”,这句话意味着,如果中共外交部发出邀请,受邀的欧洲国家首脑接受邀请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只不过,他们的做法一定符合外交礼节,例如,德国总理府发言回应媒体,该国“通常在一周前,才会通知总理的行程”。
从以往南早的报导看,很多消息最后都是应验了,只是有些事件要隔几个月的时间,其可信度在业内是得到认可的。
分析认为,曝出受邀的欧洲四国,如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对待中共的态度都是倾向合作,与英国的强硬的态度分别很大,中共邀请这四国在二十大后见习近平,消息应该是可信的。而赵立坚的否认也很正常。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未来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对于习近平来说,国内的经济危机、债务炸弹、房贷风暴,环环相扣,正在从经济金融危机演变为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拆弹任务非常艰巨。在国际上,美国及其盟友正在加大力量抵御中共,这种努力已经取得了成果。受邀的欧洲四国,也会更多考虑自身的利益,从而调整对中共的关系。拜登总统近期的中东之行,争取到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的支持,大大缩小了中共的活动空间与行动能力。
分析认为,赵立坚的否认表明中共一贯的狡猾善变,这从反面印证,消息很可能是真实的,只是不到事件发生的前夕,中共是不会说实话的;而从欧洲国家的立场来看,从外交礼节上,他们也有他们的做法。
责任编辑:林莉
希望之声版权所有,未经希望之声书面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