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美国之音报导说,习近平上台后首先废除了宪法对国家主席任期的成文限制,但今年3月,美国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教授裴敏欣在与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民主、发展与法治中心主任主任戴蒙德(Larry Diamond)对话时说,党内最高领导任期不得超过两个五年、“七上八下(68岁退休)”等邓小平之后中共领导人接班的不成文规定,只是一种“表面制度”,并没有一个有效机制可以阻止这些规则不会被后任领导人打破。
裴敏欣认为中共的政治制度还没有办法解决中共领导人的接班问题。
美国之音报导说,关于习近平的接班问题,最近至少有两项研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个是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裘德・布兰切特(Jude Blanchette)和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研究员理查德・马格莱格(Richard McGregor)合写的报告《后习近平时代中国领导人接班的几种可能性》(After Xi:Future Scenarios for Leadership Succession in Post-Xi Jinping Era),还有一个是英国前驻华外交官盖斯德(Roger Garside)的新书《中国政变:走向自由的大跃进》(China Coup:The Great Leap to Freedom),以及盖斯德在加拿大《环球邮报》上发表的文章《在中国政权更替不仅可能,而且迫在眉睫》(Regime Change in China is not only possible,it is imperative)。
其中,美、澳两位研究员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习近平时代结束的四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2022年中共二十大上按惯例有序交接。
第二种可能:习近平到再下一届,或再再下一届,即2027年的二十一大、或2032年的二十二大退休。
第三种可能:中共高层向他发起挑战,甚或发生政变。报告说,“阴谋推翻习近平及其政府并非狂热想像的产物,而是中国(中共)高级官员,包括习近平自己一直广泛述说的事情。”
第四种可能:习近平意外死亡或丧失能力。报告认为,如果习近平发生这种情况,造成权力真空,将引发政治局内斗。而习近平丧失能力甚至比他死亡带来的后果更加危险。
盖斯德在这本书中根据他对中共目前处境的观察,虚构了国家副主席王岐山、总理李克强、副总理汪洋,“策划政变推翻了习近平,然后启动了民主转型”的故事。
盖斯德在加拿大环邮发表长文的要点是,美国及其盟国在帮助那些希望在中国建立自由民主的中国领导人方面可以发挥作用。他认为,大部分独裁者并不是被羣众造反推翻的,而是被高层精英采取的行动推翻的。他看到了中国正在发生这样的事情,由于美国联手盟国对付中国,使中共陷于危机,而中国的改革派看到并抓住了这个机会。
但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认为,盖斯德提出的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他说:“政治局里多数人是习近平的老朋友、高中同学、来自福建、上海、浙江的人,他们是他的人。”
黎安友还说,“如果有人不喜欢习近平,李克强要打电话给汪洋,或张三要给李四打电话,说我想跟你私下谈谈,习近平的人在窃听电话,习近平的人在看着这些人,习近平的人监视着每个人。你想开个祕密会议,想说一些习近平不想让你说的话,那是不可能的。”
纽约大学法学院荣退教授、美国著名中国法律专家孔杰荣也认为,习近平权力面临的最大危险并不在高层对手的挑战或政变。他认为,真正可能威胁其权力的可能是他铤而走险的外交政策。
孔杰荣说:“如果习近平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不明智举动,他可能会失去权力。如果他采取行动,将导致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严重损害。这将非常有害于他的前途。因此,原则上,他前面有一条明确的路,只要他能活着,并长点心眼儿,这意味着他还能再干20年。但另一方面,他无法确定政治环境,他必须非常小心,不要卷入会让他的政府不安的外交政策之中,那可能对中国造成经济、军事、外交损失。而且他还要注意,不要让精英的不满日积月累,因为每一次镇压都会产生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