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大典
《史记‧孝武本纪》原本失传,现在我们看到的传记其实是「封禅书」代替的,所以我们从这里来看看汉武帝第一次封禅泰山的大体经过。这一年的四月,汉武帝先到了梁父山,以礼祭祀地神。他命侍中和儒者穿着隆重的礼服,也就是头戴鹿皮帽子、身穿插著笏板的官服,亲自举行射牛礼。之后,汉武帝在泰山东面的山脚下设坛祭天。祭坛宽一丈二尺、高九尺,坛下埋有玉牒书,是汉武帝写给天帝的书信,书的内容隐祕无人知晓。祭礼结束后,汉武帝独自带着已故将领霍去病的儿子、侍中奉车霍子侯登上泰山,在山顶同样举行祕密的祭天仪式。第二天,汉武帝从泰山北面下山,在泰山脚下东北的肃然山上祭祀地神,与祭后土仪式相同。
整个封祭、禅祭过程中,汉武帝都亲行拜见礼,身穿黄色礼服,旁边有礼乐伴奏。汉武帝还将远方进贡来的奇兽、飞禽以及白山鸡等动物放还山林。在举行典礼的时候,夜晚仿佛有光出现,白天有白云从祭坛中升起。这应该是神灵的显现,整个典礼过程透露出一种神祕气氛和宏大的气魄。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泰山脚下的明堂里接受群臣朝贺,并因首次封禅改年号元鼎为元封。元封的「封」,自然就是指「封禅」。
汉武帝泰山封禅之后,又东游海上,北至码石,经辽西,历九原,于五月回到甘泉。武帝封禅,行程一万八千里,可谓气势恢宏。汉武帝封禅泰山的仪式结束之后,还发布了文告,在开篇用谦虚虔诚的口吻,讲述了封禅经过:「朕以卑微之身继承至高的帝位,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德行微薄不了解礼乐制度。祭祀泰一神时连续见到了祥瑞的光彩,这才登上泰山祭祀天神,又在肃然山祭祀地神。」之后汉武帝表示要修养道德、和群臣一同除旧布新的心愿。同时下令大赦天下,广赐牛、羊、酒、布等,免除泰山周边奉高、历城等地的年租;凡是天子车驾所经之处,免除一切劳役。
元封三年(前109年),在距离第一次封禅仅一年的时间,汉武帝再次来到泰山。这一次发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就是在泰山修筑明堂,这实现了汉武帝即位第一年起就立下的修明堂的愿望。明堂相传是从夏商周流传下来的举行重大典礼的宫室,夏叫做世室,商叫做重屋,周叫做明堂。周公辅佐成王时,曾在明堂内大会诸侯,定礼乐、明尊卑,彰显天下太平、万国来朝的盛况。到了汉代,汉武帝认为泰山下的明堂地处险要而且不够宽敞,于是下令重建。
不过,当时的人并不知道明堂该建成什么样子。这时,一个济南人公玉就献上了黄帝时的明堂图。这幅图上的明堂,正中是一座大殿,四周无墙,以茅草盖著屋顶。殿上有楼,建有复道,人可从西南方的复道进入大殿,称为「昆仑道」。天子从这里入殿,就可拜祀天帝了。大殿外还有水环绕一周。
于是,汉武帝下诏,在奉高邑的汶水边,按照这幅「黄帝时明堂图」建造明堂。元封五年(前106年),武帝再次来到泰山时,就在这座明堂的上层祭祀天帝和五帝,在明堂下层祭奠后土。
在首次泰山封禅后,在元封三年(前109年)、元封五年(前106年)、太初元年(前104年)、太初三年(前102年)、天汉三年(前98年)、太始四年(前93年)和征和四年(前89年),汉武帝又先后七次到泰山封禅。汉武帝在前后二十一年的时间里,到泰山封禅了八次,平均不到三年即有一次。
汉武帝封禅泰山,是西汉盛世中的一件大事。三国时的曹植在《汉武帝赞》诗中用「封天禅土,功越百王」来颂扬汉武帝的业绩,西汉史家司马迁在谈创作《今上本纪》的宗旨时说:「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这是他对汉武帝盛世的肯定,也是对封禅和改德改制的正面评价。
诚心遇仙
汉武帝虽然在政治上采取「独尊儒术」,但受喜好黄老之道的父辈和祖母的影响,也颇好神仙之道。汉武帝甚至希望自己像昔日的黄帝一样,得道圆满飞升。或许是上天感应到汉武帝的诚意,在封禅泰山前后以及游览其它名山大川的时候,汉武帝多次遇到神仙下凡显灵,并得到道法的真传,这在很多演义、志怪小说中都有记载。
《汉武内传》和晋代的《博物志》记载,元封元年正月初一,汉武帝登上了嵩山,修建寻真之台,斋戒精思,希望可以得到神仙的眷顾。到了四月的一天,汉武帝正在宫殿中的承华殿与大臣闲聊,忽然殿内出现一位美丽的青衣女子,自称是天上的玉女王子登。她告诉武帝,西王母看到他的求道之心,准备在七月七日那天降临来看他,此前他需要静心斋戒。
到七夕那天,宫廷内外清扫一新,汉武帝等恭候西王母的降临。到了晚上10点左右的时候,西王母率领几万仙人降临,整个宫廷被映照得光彩耀眼。西王母坐在特设的宝座上,待武帝跪拜问候后,招呼他一起坐下,共同品尝神仙特制的仙果仙酒,众仙还为他们演奏清妙悦耳的仙乐。
之后,西王母向汉武帝传道:修炼道术,就是要颐养精神,改变形体。修炼到能养好精神又能改变形体的程度就可以成仙。她还把修道祕籍传授给汉武帝。
在汉武帝的再三恳求下,西王母又邀请来真元之母上元夫人。上元夫人告诫武帝修道一定要戒掉身上的五种劣根性,一定要待人善良,明察秋毫,平复冤屈,恩惠于民,体恤孤寡,关心百姓疾苦,杜绝淫乱,放弃奢侈,常向天宫叩拜等。如此一百年,就可得到真道,进入天界。
因为汉武帝虔心向道,西王母又赐予他《五岳真形图》,希望汉武帝抛开所有的疑虑和杂念,专心修行。她还希望通过汉武帝的修行,启迪人间那些想学道的人们,使更多的凡人知道天地间确实有神仙道术存在,以此使那些不信神道的人能抛弃愚蠢狂妄之念。上元夫人也把十二卷真经留给汉武帝。随后,西王母和上元夫人乘车飞离。
自从汉武帝亲见西王母和上元夫人后,更加相信神仙的存在,他将两位仙人授予的真经一起装在一个黄金箱子里,并安放在柏梁台上,每天亲自净身持斋、焚香打扫,然后按照真经上的要求修炼。
晋代葛洪著的《神仙传》,也记载了汉武帝与神仙「泰山老父」的故事。汉武帝东巡狩猎时,看见一个老翁在路旁锄地,头上的白光有数尺之高。老人看上去五十多岁,但面色红润如童子,肌肤光滑有光泽,一看就不同凡俗。
汉武帝上前询问老人的道术。老人说曾经遇见过一个得道之人,那个人教给他修炼之法。他依此修行,身体便开始向年轻人的方向转变,头发也由白发变成黑发,掉了的牙齿又长了出来,身轻如燕,每天能行走三百里。现在他已经有一百八十岁了。史书中称这位老人为「泰山老父」。汉武帝接受了老人赠予的药方,并赐给老人玉帛。
老父后来进了泰山,每隔十年、五年,他都回乡看看。等他三百多岁时,就再也没人见到过他。
汉武帝遇仙的神蹟还有很多,比如在嵩山遇到九巅山神、乘着白鹿驾的云车的卫叔卿,就连名臣东方朔都是木星下凡的神仙。仙缘深厚的汉武帝,在他驾崩后也出现了祥瑞景象。《汉武内传》载,一天晚上,武帝的棺材自己挪动起来,连宫外都听见好几次棺材动的声音,并散出一股特别的香气。封陵以后,陵墓周围大雾弥天,陵寝的门柱突然断裂,大雾持续了一个月。或许汉武帝遵照神仙传授的道术潜心修行,已经成为神仙,当他完成了人间使命后,就寿终正寝,重新回到了天界。#(未完,待续)
大纪元文化小组